2007年10月8日星期一

中国金融30年:你和你的财富管理

如果“月光宝盒”把你一下子放回到1978年,我猜想,你会全然不习惯周遭的生活方式以及“财富密码”。那时,你辛苦了一年,创造人均GDP计有381元(推算,当时甚至没有GDP这个统计项目);你节俭了一年,年底存入银行存款计有21.88元;想去找个证券营业部炒股票?你会发现,身边的人对你这个“无理愿望”毫无回应;作为一位金融专业人士,当你说起期货、债券甚至衍生品的时候,大家会认为你简直是“天外来客”。最后,身边的人们会很同情地看着你问:你有粮票吗?
  
  当“月光宝盒”把你重新送回今天时,我猜想,你会长舒一口气。那么,在惊魂安定之后,请和我们一起来回溯这过往的中国金融财富30年,这将有助于你对刚才的“跨时空体验”形成更深刻的理解。为了给记忆留下明晰的刻度,我们定义了若干“元年”:1979年,国内保险业务恢复,是为“保险元年”;1981年,国债发行恢复,是为“国债元年”;1986年,首个证券柜台交易点设立,是为“证券元年”;1990年,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,是为“期货元年”;1994年,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诞生,是为“汇改元年”;1998年,首批证券投资基金启动,是为“基金元年”;2005年,股改启动,是为“股改元年”;2006年,中国金融全面对外开放,是为“金融开放元年”……这些错落有致的“元年”勾画出的,正是中国金融改革30年的轨迹,也是中国金融财富变迁30年的图谱。
  
  和这些“元年”交织在一起的,如同《时代周刊》的年度人物所表达的那样,是作为个人的“你”在中国金融财富变迁中角色的凸显。人均存款(原始数据为城镇居民存款)是一个最简单的数据,你面对的将是一条陡峭的曲线:从1978年的不足22元,攀升到到当下近13000元(按当年价格计算),增长了近600倍。考虑到“金融脱媒”因素,个人金融财富的积累速度其实还要远高于储蓄存款的增长速度。看看同期人均GDP的数据,从1978年的381元,增长到目前的近16000元(按当年价格计算),增长40余倍。两相比较不难得出一个结论:在国民财富的分配中,个人财富的增长远快于整体GDP增长。这意味着,在国家和个人的财富分配中,“你”逐渐扮演了前所未有的“强势”角色。
  
  而这恰恰是一系列改革,特别是金融改革的产物。更多地依赖市场而不是计划(政府)来配置金融资产,这是过往金融改革的精髓和方向——让商业银行恢复“商业”本色、通过更多的金融机构准入提高市场效率、让市场来决定资金和外汇的价格、给市场更多的金融产品和交易场所、给公司更多更市场化的融资机会,等等。金融市场化前行带来了两个令人欣喜的结果:一是得益于经济润滑剂——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,整个经济的效率得以提高;二是伴随着效率和产出的增加,个人所拥有的绝对和相对财富总量增加了,所谓“藏富于民”"讲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  
  行文至此,我们可以来谈谈那个时髦的词——“财富管理”了。极大地扩展了个人理财(Personal Finance)的外延和基准,财富管理(Wealth Management)看起来有多个维度和更高的门槛:从个人的维度看,狭义财富管理更多针对高端富裕人士,正如一些财富报告中提出的HNWIs(High Net Wealth Individuals),这也是一些消费金融机构的“私人银行”(Private Banking)部门不遗余力要锁定的人群。不过,广义财富管理的外延远不止于此,“国家财富管理”显然就是一个更为宏大的主题,也将聚集更多的财富存量。专业人士近来津津乐道的KIC、GIC、淡马锡、即将呱呱落地的CIC, 以及主权财富基金(Sovereign Wealth Fund),都是这方面的关键词。
  
  对于中国而言,和成熟的市场经济不同,“国家财富管理”还具有别样的非凡意义。由于我们行进在市场化的路途上,中国拥有全球罕见的“国有资产存量”,除了金融资产和国有企业的资产外,土地、矿山和自然资源都是国家财富的一部分,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,这些财富还将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增值。这些国家财富其实也是国民的财富,和每一个“你”息息相关。这部分国民财富的“财富管理”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。充分运用现代金融工具对其进行管理,应当成为未来中国财富管理的核心内容。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方案:譬如,按照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合约模式机构化持有国有股权,实现保值增值;又如,将国家财富转化为现金,用于全民的社保体系构建,等等。
  
  最后,让我们用一个令人头痛的关键词来结束“财富管理”这个令人愉悦的主题,那就是风险。一个有趣的现象是,金融创新一般是为了对冲风险而诞生,但在金融市场的漫漫长途中,创新却往往催生更大的风险甚至危机,很多衍生品都讲述了这样的故事。管理财富,亦即管理风险,在义无反顾地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门槛边,回首中国金融30年财富变迁,如何审慎规避风险,驾驭好财富管理,这将成为我们不能逃避的必修课。

没有评论: